首页 / 相术杂谈 / 书名:阅读|刺杀韩熙载—— 《夜宴图》 背后的生死坎坷

书名:阅读|刺杀韩熙载—— 《夜宴图》 背后的生死坎坷

标题:读书|刺杀韩熙载——一幅《夜宴图》背后的生死沉浮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金哲伟撰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新颖有趣的解读。除了通常的绘画风格讲解和作品流传介绍外,作者更注重还原古代绘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身临其境地讲述画家和学者背后的故事。 “很难平静下来”。

书中将100多幅中国画背后的故事分成六个人生情境来解读,从朝代的兴衰到求道者的细腻情感。作者总能从古诗文、笔记谈话、方志、家谱、书画碑跋中解读故事。收集有趣的历史资料,回到尘封而温暖的历史场景。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画的具体细节,还可以了解唐玄宗、韩熙载、王维、苏东坡、司马光、唐伯虎等人的内心情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历史背景下的悲伤和欢乐。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也许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更多精彩介绍请点击视频观看

刺杀韩熙载

秘密任务

清晨,韩熙载因为前一天晚上的通宵聚会,再次缺席了朝会。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李煜的父亲李靖执政时,刚刚升官、有议政机会的韩熙载多次旷工,被冯延巳弹劾,丢掉了官职。不过,当时的他虽然“懒”(马陵《南唐书·韩熙载传》),但并没有怠慢政事。他多次违背上级的直接谏,指出当前的不足。如今身居高位,他却越来越放荡,养育了四十多个美丽的歌女,夜夜唱歌。

《合乐图》

李煜并没有放弃韩熙载的意思。他对这位北海(今山东潍坊)的才子印象深刻。

十多年前,李煜成为太子之前,契丹入侵开封,中原大乱。韩熙载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北伐机会,可惜李靖没有听从。后来,当周太祖刚决定定居中原时,满朝文武百官都鼓励李靖出兵北上。只有韩熙载坚决反对。他把郭威比作曹操、司马懿等奸臣——“国虽弱,疆土已固”(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不能轻举妄动。事后的发展正如韩熙载所预料的那样,包括战败、割地、称臣、进贡。当北方的强大邻居从后周变成了更强大的北宋时,南唐在每年繁重的贡赋下日渐衰落。

李煜即位后,急需一位有能力的宰相来整顿朝政。韩熙载既是朝野的领袖,也是他的首选。李煜并不完全相信韩熙载的凄凉描述。他想亲眼看看再做决定。

由于国王的身份,李煜并不方便亲自去查看。朝会散去后,他把顾闳忠和周文举召到画院,给他们一个秘密任务。

江南名人

当晚,韩府内外宾客云集,宴会如常举行。

躲在隐秘角落的顾鸿忠和周文举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四眼茫然,努力将所看到的一切记在心里。

来参加宴会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江南文化圈的名人。比如,最先签到的两位新老状元就是韩熙载的弟子郎灿和舒雅。

郎灿与韩熙载

舒雅双手抱胸,看向左边

郎灿是一位受欢迎的年轻学生。为了参加宴会,他下班后连官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赶到了这里。舒雅是韩熙载为南唐选拔的第一位状元。论辈分,她是小辈,但私底下却与韩熙载是多年好友。她甚至还经常换衣服。即使站在美女之中,她的目光也始终落在韩熙载身上。

宴会开始了,大厅里摆满了美味佳肴。山水屏前,有一美女,怀抱琵琶。她是著名音乐人李嘉铭的妹妹。

此刻,她正以缓慢而温柔的方式弹奏着大周侯安排的《霓裳羽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紫微郎诛仙写的韩立凝重,字字如其人。他性子内向,有点放不下。他一点也不如对面的太常太医陈志庸那么平静和轻松。

上:朱仙;下:陈志勇

陈志庸惯于风流,家中妾、妓女的数量是韩熙载的两倍多。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再加上常年双手合十,虽然长得漂亮,但表情和姿势却比热血的郎灿还要平静,更符合礼仪。

一曲终了,全场热了起来,大家都走向了里屋的舞池。

感性游戏

顾鸿忠和周文举也许混入了人群,也可能跳上屋顶,掀起瓦片往下看。

师傅一丢下鸡腿,舞星王五山就舒展着修长的身躯,开始翩翩起舞。舒雅在一旁拿着拍板,准备伴奏。

中途赶到的德明和尚看到这一幕,连忙扭头避开视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年郎灿,他靠在椅子上,目光专注,双脚踩在地上,完全放飞自我。

朗灿与蒙克德明

舞毕,韩熙载坐在床上,在宫女的伺候下,洗手了拿鸡腿的手。

他浑身大汗,索性脱掉外衣,脱掉鞋子,盘腿坐在木椅上,轻轻摇动纱扇。

韩熙载轻轻地挥舞着纱扇

穿着华丽服装的歌手们排成一排,演奏着笛子和笛子的合奏。笛声悠远,笛声冰冷,是一剂平火定心的良药,使人忘我,徜徉于人间。不知不觉间,午夜已过,宴会已结束,宾客们纷纷渐行渐远。韩熙载起身送客,挥手示意明天再来。

告别主人和客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后来的故事:在看到顾、周根据各自记忆绘制的夜宴图后,李渔最终放弃了拜韩熙载为相的想法。

几年后,韩熙载去世,享年69岁。五年后,李煜成为亡国之王,但因享乐而自害的韩熙载却免于成为亡国相。被征服的国家。

假使者

在大多数叙述中,故事到此结束。但如果韩熙载本人看到了下面的暗线,他一定会感到后背发凉:他的夜宴可能无意中救了他一命,他被不止一位皇帝监视。

李渔即位前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之乱,纳禅称帝,代周为宋。他多次派出使团通报各国,而在那次出使南唐的使团中,赵匡胤安置了一位心腹画家。

王艾,京城人,工画佛、道、人物。擅长描绘五官,以画闻名于五朝。金末,王仁寿、王仁寿均遭契丹掠夺。太祖被禅宗释放,授画院主事。遂蒋标撰宋齐秋、韩熙载、林仁昭祯,称其为圣旨,改翰林院为圣旨。今天的鼎力源《太祖御容》 《梁祖真像》都写得模糊了。

——郭若旭《图画见闻志》第3卷

王艾的任务是秘密为三位南唐大臣画肖像并将他们带回家。赵匡胤自己的肖像是王艾所画,足见他对后者的信任和对这一使命的重视。王艾没有履行自己的使命。回国后,由画院侍郎升任翰林院侍郎。

《宋太祖坐像》

派画家为其他国家的朝臣绘制肖像并不罕见。李渔还派画家潜入北宋使者,带回了赵匡胤的画像。相传,当李渔看到画像中背影坚挺、眼神灼热的赵匡胤时,他“惊恐不知如何是好”(《十国春秋·拾遗》)。这可能是后人为胜利者添加的“事后预言”,但古人没有相机,对相貌也很讲究。确实,他们常常通过外表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

赵匡胤大概没见过宋其秋和林仁昭,想看看他们长啥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早在几年前就认识了韩熙载。

那一年,赵匡胤还在皇宫前负责巡视。韩熙载出使后周归来,李靖问他对后周哪位大臣印象最深刻。韩熙载回答说:“赵颠的考察非常特殊,几乎难以预测。” (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

既然已经看到了,为什么赵匡胤还要安排心腹们给韩熙载画肖像呢?

暗杀计划

要明白赵匡胤的用意,我们先来看看他列入名单的三个人是谁。

宋朝的乞求是当时南唐的宰相,是一位有权有势的主宰;韩熙载,宰相候选人,宋朝齐丘的政敌;林仁昭,字号林虎子,南唐最杰出的将领。简单来说,未来朝政将由宋其秋和韩熙载一人执掌,而林仁昭将是南下路上最难啃的骨头。

972年,即北宋灭南唐后的倒数第二年,赵匡胤用反直觉的策略除掉了林仁昭。那把千里之外杀人的匕首,正是王艾带回来的林仁昭的画像。

接待南唐使节的宋人“无意中”看到了禁中一座声称为林仁昭准备的府邸,以及府内一幅栩栩如生的林仁昭画像。使者回到建康后,将此事告知李渔。

林仁昭曾主动向李渔提出“起兵反宋”的策略:先假装反南唐,然后出兵北上攻打宋朝(陆游) 《南唐书·林仁肇传》)。这一策略的好处是,如果林仁昭获胜,则国家受益;如果失败,则国家受益。即使军队战败,皇帝也可以通过九个夷其部落来推卸责任。唯一的风险就是他得先起兵造反。林仁昭虽然忠心耿耿,但皇帝也得三思而后行。这时,听到使者的报告,以及其他几位嫉妒林仁昭的将领对他的诽谤,昏昏欲睡的李渔命令手下毒死了这位愿意牺牲生命的世界名将。为了国家。

从林仁昭的经历中,不难看出赵匡胤派遣王艾随使南下的初衷。

宋其秋早逝。王艾画完画像的第二年,就被李靖以叛国罪释放到九华山,饿死。对于赵匡胤来说,没有必要设计除掉他的计划。

自从李煜即位后,韩熙载就对南唐的前途心灰意冷,终日沉溺于情欲之中。他曾对身边的人说:“我为此自辱,避免当相,我已经老了,不能笑千古了。” (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他是最有可能接替宋其秋成为南唐宰相的人。他断绝了自己的前程,也消除了赵匡胤的杀机,得以安度晚年。

《韩熙载夜宴图》

千年浪漫

未能任命韩熙载为宰相,是李煜一生的遗憾。韩熙载死后,废黜朝廷三天,以宰相之礼将其安葬在东晋著名的风流宰相谢安墓旁。韩熙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说他真正心疼的人,可能就是李渔了。两人都侍奉皇帝,但与诸葛孔明“以身殉职”相比,韩熙载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但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呢?逃往江南前,韩熙载与好友李固在正阳告别,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韩熙载一开始与李固关系很好,熙载南下,被派往正阳。喝多了,熙载说道:“江淮以我为相,长驱直击中原!”顾曰:“中国以我为相,夺取江淮,犹如探囊取宝!”

—— 马玲《南唐书·韩熙载传上》

许多年后,李固确实代表周世宗南下作战。当时韩熙载还处于衰落状态,无法重用。李固真的比韩熙载更有才华吗?恐怕不一定。那次南征李固屡遭挫折。直到周世宗换马换将,战局才发生逆转(《宋史·李传》)。我们痴迷于“一人可以天下太平”的传说,将个人的作用放大到了极致。但事实是,在时代洪流面前,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极其有限的。卧龙和凤霞都没有真正做到的事情,他们怎么忍心去批评别人呢?

除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广为人知的《韩熙载夜宴图》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残卷,仅保存最后一段告别宾客。从这位女士的发型、低腰高腰的服装、丰满的身材、简单的屏风家具来看,“虽然很可能也是复制品,但它所依据的祖先应该比现在更早制作。 《北京故宫》(陈宝桢《李后主与他的时代》第五章)。

《韩熙载夜宴图残本》

另一个区别是,台北故宫版中的韩熙载白发白须,年纪远不如北京故宫版中的年轻。宴会上所有人都喝醉了,唯独他似乎是唯一一个没睡的人,威严地向众人挥手告别。

也许他也喝醉了,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他清醒时做出的选择。如果人生注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那么早看透的人会很痛苦。

台北“故宫”里的白发韩熙载

北京故宫里的黑发韩熙载

不理你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到海里去,有去无复。君不见,高堂明镜,愁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钟鼓美食玉石不贵,但愿醉久不醒。古之圣贤皆寂寞,唯有饮酒者留名。

—— 李白《将进酒》

看似淫荡的夜宴画面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阴谋、恩怨和仇恨。当所有的陷阱都用尽时,被敌我双方偷偷偷拍而不自知的韩熙载,竟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享受了永恒的浪漫。

作者:金哲伟

编辑:袁连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