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一个非常“独特”的话题:认人。什么叫识人?其实就是识人!所谓了解人的艺术,其实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来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几千年来,中国古人一直致力于识别人的研究和探索,比如著名的《人物志》和《麻衣神相》。他们都尝试着用一些“独特”的方法:比如看面相、看手相、五行来了解别人。
例如,诸葛亮总结了著名的识人艺术。在第《知人》号文章中,他对识别人的艺术提出了自己的七点看法:“
一是问是非而观其志;一是问其是非而观其志;
二是用言语辩证观察变化;
三是向他们请教策略,观察他们的见识;
四是告诉他们困难,看他们的勇气;
第五者,以酒观醉者之性;
六、趋利守义;
第七:展望事物并遵守你的信仰。 ”
以上七种方法都是通过“试探”来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妨想一想,人为什么要通过读人的艺术来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呢?事实上,鬼谷子给了我们答案:
我,明人心,见变化,守其门。
只有了解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辨别人们内心变化的迹象,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我们说错话、做错事、被欺骗。这其实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人心。
看透人心,就能利用人,在生活中保护自己,在工作中识人用人。本文是鬼谷子对识人用人之术的讲解。它教你如何从小处看大局,如何从言行中解读对方的性格和行为。
1.衡量权力和理解人的艺术
心法:长度和重量、重量。
理论:鬼谷子说:审视动作的先后顺序,衡量威力和能力,纠正招数的不足和不足。
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了解他的简历,知道他的重要性,并加以核实、校对。
学位的长度和重量是多少?度实际上是衡量长度的尺子,重量是衡量重量的秤。孟子曰:“读书明是非”。泉深知其重要性。一个人怎么样?别猜了,我该怎么办?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称重量。想要了解一个人,不能靠猜测,更不能靠感觉。
所谓优点和缺点就是:人的优点和缺点。因为个体不同,优势和劣势也不同。所谓轻重,就是指:一个人力量的大小。同样,每个人的综合实力也不同。
当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他综合实力的权重之后,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一个人的大概情况了。了解人往往是从外向内开始,先了解看得见的外表,再分析看不见的内在。
2.根据人们的愿望了解人们的艺术
心法:随欲、观欲、见心
理:决定存在与实在,随心所欲见己意。
了解一个人的真假,顺着对方的特殊爱好来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很多商人都深知这一点。他们总是躲在暗处,观察顾客的“欲望”,然后迎合他们的喜好。注意,我们需要学会观察的是“欲望”,而不是“欲望”。
人的欲望有很多,但要想了解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必须发现他们最大的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美食,有的人喜欢赌博等等,只有发现别人的“欲望”,才能洞察别人的内心。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鬼谷子用了“随”字,意思是遵循或遵守。所以,发现“欲望”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学会适应欲望、屈服于欲望。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他的内心世界就会暴露出来。
3. 反情绪识别人的艺术
想法:说真话,求饶。
理论:对他所说的进行微观排除,与他所说的相反,以寻求真相并得到他的意思。
先讲一个《战国策》的故事:有一次,公孙衍想谋害张仪。但他打算送给张译一份“大礼”。公孙衍去见他的上司魏王,说道:
老板,我有一个小建议。否则,把魏王的王位让给张仪,你就会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名垂青史。魏王听了,也有道理,但还是不愿意放弃王位。
公孙衍接着说道,你的让步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表面上是送给张仪的,实际上是为了考验张仪对你的忠诚度。如果他对你忠诚,他肯定不会接受。
魏王听了,以为是一石二鸟之计,便没有拒绝。随后公孙衍给了张仪一份“大礼”。他对张仪说:
兄弟,我想以你的能力,成为魏王是没有问题的。这不,我和老大达成协议,让他把魏王的王位让给你。你同意?
张仪一听能有这么好的事,大喜过望,欣然答应了。于是,公孙衍向魏王报告了真相。老板听后非常生气。他没想到张仪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将张仪驱逐了。
这是一出战国闹剧。公孙衍用反情感识别之术,了解了张仪的真实想法,终于算出了对手。
什么是反情绪识别的艺术?其实就是说反话,用反问句,然后通过对方的言行来解读对方的真实心理。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策略。比如有的人经常说讽刺的话,有的人特别善于反问。表面上他们在说话、交流,实际上却在设下陷阱。
比如,职场上很多八卦的人喜欢问你对另一位同事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你的想法。再比如有人故意与你争论、反驳,让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伎俩。
以上就是“量力识人”、“随欲识人”、“反情识人”的技巧。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欲望和需求,用“要什么就拿什么,要什么”的方法观察他的反应。希望能给您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最后阿信还想说一件事:我们学会懂人的本事,不是学坏事,而是懂人心,少受苦!
更多鬼谷子攻略,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谷刀”。鬼谷心深入讲解鬼谷子,助你少走人生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