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轩家家网”订阅!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春节即将来临。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想和大家回顾一下传统,谈谈“庆新年”这个话题。年复一年,年复一年,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过新年?今天我们就从年的由来说起。
1.年份的由来
甲骨文中,“年”字写为人背着大麦穗往回走。 《说文解字》中说:“年意味着五谷成熟。”也就是说,岁首是指庄稼成熟的时候。我们翻阅典籍时发现,古代过年并不是在现在的春节,而是在每年十月稻子成熟的时候过。后来我们走访少数民族地区,发现很多少数民族仍然保持着十月过年的习俗,比如苗族、侗族、彝族、哈尼族等。
先秦以前的中国古代人在十月庆祝新年,这就是十月历(许多中国祖先遵循的古代历法)。后来,随着历法的改革,我们逐渐变成了12个月。在十月历中,过年是一个庆祝丰收的日子,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意义,但在十二月历中,它的意义却有些不同。有什么区别?农历新年变得不太好过。
如果你看看中国的历法,你会发现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晦气有关,比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都是趋吉避凶的节日。为了避免灾难,出现了许多仪式,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节日习俗。我们先来说说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什么?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祭龙,有的说是祭屈原,但其实和这些关系不大。古人云:“枇杷发黄,医生忙”。这意味着,每年端午节临近,枇杷变黄的时候,医生也是最忙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期是疫情的高峰期。为了避免流行病,当时人们的常见做法是在村口拉一根绳子,绳子上绑一些白布条。这样,外人看到就不会进村,疫情也不会传播。那么疫情蔓延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呢?古人认为瘟疫爆发是瘟神造成的,所以必须赶走瘟神。具体如何赶走呢?泽国水乡出现了两种方法:一是制作一只纸船,将瘟神神像放在上面,然后点燃蜡烛,让它顺流而下,从而将瘟神送走。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的神像放在船上,带上粽子等祭品,乘船顺流而下。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就把瘟神和祭品扔进水里,瘟神就被送走了。如果只有一户一村一村这样做,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正因为家家户户都送瘟神,有人就产生了想法。什么想法?看看谁能快速送货,谁能最早摆脱瘟神的纠缠,于是出现了千帆竞赛的场景。所以,端午节千帆竞渡、划龙舟的习俗,其实就是来自于向瘟神传递信息。
重阳节也是为了避厄运。相传每年重阳节,如果呆在家里,就会有恶灵作祟,于是人们纷纷跑到山上避难,登山也就成了一种仪式。
正因为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祭祀仪式,所以韩国、日本等国家仍将自己的节日称为“祭”。例如,韩国江陵地区将端午节称为“端午节”。他们认为节日最重要的内容是祭祀。现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庆祝传统节日时都注重祭祀。
作者:袁力,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
本文摘自宣传网独家稿件《苑利:回顾传统:中国年的源起、年俗及功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