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知识 / 冬至临近 除了吃饺子 这些习俗和知识你还知道吗?

冬至临近 除了吃饺子 这些习俗和知识你还知道吗?

标题:冬至到来,除了吃饺子,还有这些习俗和知识你了解吗?

今天是冬至,这不仅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重大节日,因此民间常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冬至期间南北风俗有何不同?关于冬至的相关知识有哪些?赶紧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从冬至开始算九个寒日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之后,日子就慢慢变长了。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古代也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冬至九寒”这句话。

因为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数最短,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最少,但夏半年地面上积累的热量仍能提供一定的补充,气温也并不高。年内最低。

冬至过后,白昼时间逐渐增加。地面每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小于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因此短期内气温还会继续下降。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冬至是个“有味”的日子

冬至期间应该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但冬至吃粽子纪念谁呢?相传,关于这个习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还得从医生张仲景说起。

南阳庚东人。他创作了《伤寒杂病论》部作品。他集医学大师之大成,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东汉时任长沙太守,巡诊、施药、行医于大堂。后来,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给邻居治病。

当他回到家时,正是冬天。他看到白河两岸的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让弟子们在南阳东莞搭起医疗帐篷和大锅,在冬至这天煮饭吃。天社的“祛寒娇儿汤”治疗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进锅里煮。然后他把羊肉和药材拿出来,切成了块。他用面包做成耳朵一样的“娇耳朵”。煮好后,他分给前来求药的人。每人有两个“娇耳朵”和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儿”,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耳朵发烫,冻伤的耳朵也痊愈了。后人模仿“娇儿”的样子,包成食物,也称“饺子”或“扁食”。

冬至这天,北方人有杀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有吃粽子、吃面条的习俗。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尤其流行于江南。民间有“吃汤圆长一岁”的说法。

汤圆可以用来祭祀祖先,也可以用来互相赠送亲友,也代表团圆的意思。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汤圆、饺子,

冬至还有这些传统美食——

滕州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他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以求来年吉祥的习俗。如今,山东滕州每逢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喝羊肉汤。

红豆糯米

相传,共工族有一个无才之人,作恶多端,在冬至那天死去。死后化作瘟疫鬼继续祸害百姓。

然而这种瘟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食红豆饭,以避瘟鬼,预防灾难和疾病。

苏州酿造

姑苏人有冬至之夜喝冬酒的传统。这是一种用桂花酿造的米酒,香气宜人。

喝冬酒的同时,还会搭配红烧牛肉、红烧羊肉等各种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酒不仅可以驱寒,还表达了苏州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麻糬

麻糬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民的传统小吃。其原料为精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糬香甜可口,吃后抗饥饿。口感甜滑,软韧微冰。成品颜色亮白、光滑、坚韧、透明。麻糬和汤圆一样,也象征着团圆和喜庆。

冬至吟诗,感同身受

《小至》

杜甫

日时、日时、人时、日日相互催促。

冬至带来阳光,春天又来了。

五线弱线绣,

吹动六根管子,将骨灰移走。

银行正在等待刘将军,

山冷梅花开。

云和物体并没有什么不同。

教孩子们用手掌握住杯子。

《冬至》

杜甫

每年我们都是我们的客人,

忽穷悲,泥害人。

河流形容我是一个老人,

相亲相爱是世界上的一种习俗。

雪后,树枝和藜麦接近丹谷。

明玉前来驱散紫辰。

此时我的心连一寸碎都没有,

如果我在路上迷路了,哪里可以看到三秦呢?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这是邯郸伊犁的冬至。

抱膝灯前的身影陪伴着你。

深夜我想坐在家里

还应该说的是远方旅行的旅行者。

《冬至感怀》

梅耀臣

想着那张慈祥的脸我就哭了,感到事情的不公平。

自古酒泉已亡,缪与辛阳而生。

命运与草木不同,会让人羡慕、可爱。

人类承继天下,一衰一盛。

最后,给大家一些冬至期间的温馨提示——

·冬至过后,最冷的天气即将到来,要注意保暖;

· 尽量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应注意,晨练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系统、脑血管疾病;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季应选择既美味又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冬至已至,

虽然冬天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也隐隐约约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站在2021年底,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冬日,

总结这一年的收获,

迎接新的一年!

素材及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百度百科、人民日报、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